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产学研活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产学研活动>>学术年会

    学术年会

    发布时间:2022/5/5编辑:赵倩倩

国未来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2015年11月29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年会主题为“大数据与中国未来研究”。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中国未来研究会理事长张文范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他谈到大数据开启了人们对事物的新视角,就像望远镜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宇宙,显微镜让我们看到微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也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席卷全球,引起了世界各国战略家、科学家和各国政要的高度重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相继制定了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战略行动计划。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这项战略性的工程,也制定了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引领创新中国、智慧中国、人文中国的健康高速发展。大数据是一场管理的革命,“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服务,用数据创新”会对国家治理方式带来根本性变革,也更让未来学研究和预测更加前瞻性,更好的切合实际和具有可行性、可靠性。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不宜过多的担忧,大数据主要关注的是群体性的研究,这种研究和开发的主旨是从杂乱无章的海量数据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涉及公民个人自然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应严格保护。

    年会共安排了三位专家报告。中国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顾朝林作了《中国城镇化2015 SD模型:发展机制与过程模拟》的报告。顾教授通过中国城市化的2050系统动力学模型的预测分析,对研究进展的情景模拟、中国城市化系统动力学的模型构建、2015-2050年中国城市化的过程模拟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就国家对实现小康的城镇化目标,中国城镇化的水平,推进和约束城镇化的要素,数据库模拟采集,GDP的增长率与人口的增长率关系,城镇化中新农村新农民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人口的政策对城镇化的影响等方面对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研究作了深入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陈恩红作了《大数据与中国未来》的报告。陈教授分别从大数据的技术性,大数据的连接性,数据化身份的识别,数据的类型复杂性,大数据的价值,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计算、隐私等问题等几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对数据的选择纠结心理,大数据时代数据的理解与样本的需求,国家安全中大数据的重要性,工业4.0创新型战略与大数据的关系,搜说引擎的大数据分析及产业链做了深入的解读。

    中国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天津工业大学教授阎耀军作了《大数据与社会预测》的报告。就大数据的社会预测性带来的新突破等方面介绍了大数据在犯罪预测预防中成功运用的案例,对社会预测如何以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基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主题报告后进行了学术交流讨论,与会的代表就贵州农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面对崛起的海洋强国与复杂的海洋维权态势下海洋软实力中未来学智库的优势,大数据与人才智库的战略关系,大数据对未来研究方向和方法的改变,科幻与大数据,未来学研究的内容与要素,大数据基础上建立的未来学研究方法,预测研究中的副作用研究等方面展开了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主题明确,紧扣科技发展的前沿,尤其对大数据的负面影响保持冷静分析。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与机器将在人类的日常决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未来,人类必须学会如何和海量的数据相处,需要人的认知和判断,更要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未来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国二招宾馆召开

    2014年11月29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国二招宾馆召开。年会主题为“生态智慧城市与未来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人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中国未来研究会理事长张文范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他谈到年会主题为“生态智慧城市与未来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的一个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课题,新型城市化是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城镇的和谐、包容发展,新型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要相辅相成,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中国新型城市化的战略有两个问题非常重要,一是人的城市化问题,二是城市化如何可持续的发展。当今正处于大数据时代,未来的城市,尤其是大中小城市的发展,更加要注重城市的生态发展,更要重视城市的文化发展,和智慧发展,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它们既是三大趋势,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选择。在城市转型发展当中,更需要未来城市集聚生态城市,文化城市,智慧城市这种复合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一种全新的未来城市形态和成体规划,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努力打造未来城市新的竞争力,吸引力和亲和力,让人类在城市当中生活的更美好。

本届年会共安排了三位专家报告。中国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顾朝林作了《生态文明与生态城市规划》的报告。顾教授通过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任务、绿色转型发展进入“新常态”、科学突破城市生态系统的极限、基于生态网络的非建设用地评价方法研究、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研究、清洁能源产业、R3产业与静脉产业园、日本北九州环境未来都市实践、低碳城市、弹性城市等方面对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研究作了深入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刘益东作了《人才评鉴法的新突破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思路--以人才高地建设为中心打造生态智慧城市》的报告。刘研究员分别从关于智慧城市的四个问题、智库人才匮乏是我国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人才评鉴法的新突破释放人才红利、智库产业城:智慧城市建设的优先之选和以智库人才高地建设为中心打造智库产业城五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和深入的解读。

    中国未来研究会学术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邓寿鹏作了《第二代智慧城市:智慧生态城市》的报告。邓教授分别就智慧生态城市特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意义与区别、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生态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2.0的特征、含义、目标、架构以及相关主体目标等方面讲解了建设智慧生态城市的各个要素。

    主题报告后进行了学术交流讨论,与会的代表就未来学与宏观规划、未来学研究的方法、仿真模拟、生态智慧城市的盲点、城市污染与节能减排、智慧城市的未来学、生态智慧城市的硬件与软件、文化软实力、领袖人才培养、未来学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等方面展开了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既要注重物的生态建设,也要重视人本身的生态行为和生态意识,城市发展的核心是为城市公民创造工作、学习和生活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创造优美宜人的生态活动空间。而智慧城市是全球城市化演进和大数据时代发展交汇的必然趋势,智慧城市的提出也是应对全球城市发展面临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诚信失衡等社会因素而必然提出城市管理效能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历史性进步,进一步实现城市智慧化的发展,从而实现生态智慧城市的最终可持续发展。